 作者:王不易來源:商業人物(ID:biz-leaders) 賈樟柯決定回山西。 他在2015年12月底發了一條微博:“霧霾,下決心搬離北京!比缓缶突氐搅斯枢l,小縣城汾陽,過上了“上午辦公,下午寫劇本,從兩點半寫到天黑”的生活。  2017年,許知遠帶著《十三邀》去探望過他一回,他戴著墨鏡,坐在自己的面館里,和許知遠談一些形而上的問題。后來他這樣形容那次會面:“那天在汾陽的村莊里,我帶著他拜了關公,一起打了氣槍,一起坐了木馬,一起坐了雪地摩托,之后是長談! 印象中只有兩次許知遠的精英氣在節目中格外受挫,一次是他采訪《路邊野餐》的導演畢贛,畢贛帶著他坐在老家凱里的院子里嗑瓜子;另一次就是他采訪賈樟柯。兩種相似的落地感與《十三邀》的氣質隱隱相撞。 但那種落地感恰恰是賈樟柯電影的養分,也是賈樟柯的養分。 電影之外,山西成了這幾年賈樟柯一切布局的據點:平遙國際電影展、呂梁文化季、賈樟柯藝術中心、山西電影學院、《山河故人》面館……自稱在各個電影節流浪的賈樟柯,回到了山西,也將他擁有的一切帶回了山西。 這其中,聲勢最浩大的就是平遙國際電影展,念頭始于2016年,2017年就落地了。他本想將電影展落地在大同或太原,后來平遙伸來了橄欖枝,政府承諾前三年給予補貼,逐年遞減,第四年自負盈虧。到第二屆的時候,賈樟柯說,其實就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。 平遙電影展看上去前途無量:它有著賈樟柯的背書,有著當地政府的支持,今年這一屆甚至“沒有花政府一分錢”,完全實現了市場運作。 可一切戛然而止。前幾天的平遙電影展,賈樟柯在答記者問的時候說:“可能今年是我們這個團隊做的最后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……讓平遙國際電影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,讓它獲得獨立的生命力這是非常急需的,所以我們選擇在它強壯的時候離開! 然后賈樟柯的妻子趙濤發文說:“再見平遙影展!賈導再也不用為影展求人了,也終于可以睡覺了,我還挺開心的!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大家都在猜為什么。 雖然喜歡拍文藝片,但賈樟柯不是一個任性妄為的藝術家,他是一個頭腦清醒的商人。 第一屆影展,他請來了范冰冰做形象大使,對應的條件是范冰冰主演、李晨導演的《空天獵》入了展映單元。馮小剛也帶著《芳華》來了,開幕式 開幕電影《芳華》的門票售價580元,于是第一屆光開幕式門票就賣了87萬元。  平遙影展的社會投資,一大部分也都來自他。他拉來了投資商陌陌,也拉來了廣汽和汾酒。在現場宣傳陌陌,為汾酒站臺,他都不遺余力。 賈樟柯與陌陌的相識來自于一條廣告片——《陌生并不存在》,當時陌陌剛上市不久,APP負面纏身,CEO唐巖萌生了請賈樟柯拍一條片子來改改調性的想法。COO王力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,文中用山西共同記憶打動了賈樟柯。王力也是山西人。 合作之后,賈樟柯遭到了質疑。但他在采訪中回應:我毫無顧慮。記者問他:如果讓你給偉哥拍廣告你拍嗎?他說拍。后來又有個記者問:杜蕾斯找你拍你拍嗎?他說拍。 后來他和陌陌建立了合作關系,唐巖搞陌陌影業,他們合作了《一刀天堂》《不止不休》,后者在今年平遙影展拿了最佳導演獎,賈樟柯是監制。 關于商業,賈樟柯極少扭捏。 賈樟柯的媽媽是煙酒公司的,年輕的時候他就會做生意,倒條子,走人脈,最多的時候掙到過一萬多塊錢,后來還做了煤炭、旅游、酒店生意。 如果沒有拍電影的話,賈樟柯最大的可能是在山西某個廣告公司里掙錢,或者自己開一家廣告公司,“因為一度我的最高理想就是想要擁有一個屬于我自己的廣告公司,自己當老板”。 《三峽好人》在國際火了之后,他的門路就打開了,開始有商業廣告找上門。他不排斥的,上大學的時候他就拍廣告,后來干脆將拍商業廣告當作一項主要收入,每年拍七八條,玉蘭油、中國移動、京東、蘋果,都是他的客戶。今年他還監制并參演了勁霸40周年品牌宣傳片。 賈樟柯在接受采訪時曾回憶過往:大學快畢業的時候,靠寫專欄養活自己,稿費不高,他通過同學的關系,在北京電視臺一檔兒童節目里演動物,每周賺點錢。[1]他或許比其他藝術導演更愿意靠近金錢,這也是他的落地感。 許知遠曾說賈樟柯身上有種罕見的平衡感:在知識分子情懷與江湖氣之間,在創造力與商業運作之間,他似乎都能從容不迫。 他拍的一直都是看上去票房很慘淡的文藝片,可他極少虧錢。他說他28歲的時候就實現了財務自由,那是《小武》在柏林上映之后,存折里多了500萬元。賈樟柯早期的片子雖然不能在國內公映,但在國際上很吃香,通常都版權大賣!度龒{好人》的版權賣到了75個國家,版權收入達4000萬元。 賈樟柯早期的投資者中,有北野武事務所的資深制片人市山尚三,他算是賈樟柯的伯樂,從《小武》時期就看好賈樟柯。但市山尚三也是個生意人,他選擇賈樟柯考量有:賈所拍的電影,成本低,用時短,銷路好!渡胶庸嗜恕冯m然國內票房才2300元萬,但全球總票房1億元,成本4000萬元。賈樟柯成本最高的電影就是《江湖兒女》,8000萬元。 而且,他所導演的電影,他都擁有三分之一的股權,并且還在不斷創造著收益。 他保持兩年拍一部電影的節奏,因為“財務自由”,他能夠完全把握自己想要的東西,“我能穩步拍攝自己的電影,中間沒有太多彷徨等待的時期,跟財務上的獨立是有一定關系的。它能夠支持你拍你想拍的東西,用你想拍的電影方法”。[1] 直到2014年底,他發了個微博說,回山西開面館了。記者給他打電話,他說“我正在做飯呢,電影的事不談了,我現在不拍電影,開面館了”。大家都猜測他是被《天注定》傷了心。巴西導演沃爾特給他拍了一個傳記片《汾陽小子賈樟柯》,片子結尾,他談到了這個事,一口接一口地抽著煙,然后是大段的沉默。 但后來他又拍了《山河故人》《江湖兒女》,說是為了履約。今年還有紀錄片《一直游到海水變藍》。說到底他還是在自己的節奏里。  生意也照做。記者問他趙濤對他隱退開面館有沒有異議,他說:“沒有,其實我產業挺多,面館只是其中一個!痹谒淖晕艺J知里,他將自己視為投資人,而電影是個人的非常強烈的愛好。 賈樟柯2006年就跟御用攝影師余力為合作,開了自己的公司西河星匯,持股60%。這家公司專門出品藝術電影,制作了《三峽好人》《我們的十年》《二十四城記》等多部影片,對國際電影節輕車熟路。王寶強主演的《Hello!樹先生》,也由這家公司出品,監制是賈樟柯,導演是賈樟柯扶植的青年導演韓杰。 2015年,賈樟柯又和好友成立了上海暖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,主打商業片的開發。第二年,暖流就拿到了3000萬元融資,估值3億!兑坏短焯谩返某銎贩骄褪桥。 接著,他又入股了以上傳媒,一家新媒體公司。以上傳媒的聯合創始人是原《中國新聞周刊》總編輯李徑宇。李徑宇是山西呂梁人,賈樟柯喜歡和老鄉做生意。他借由以上傳媒,推出了“柯首映”,這是他短片計劃的一部分,專門做全球短片線上影展與視頻節目。 業內炙手可熱的歡喜傳媒也與賈樟柯有合作。2017年西河星匯就與歡喜傳媒綁定了,合作期為6年!督䞍号返某銎贩街痪陀袣g喜傳媒,而在《江湖兒女》里,你能看到歡喜股東徐崢、歡喜簽約導演張一白的客串。  其實從賈樟柯的投資來看,他始終沒有脫離電影。即便是在山西老家做的實體投資,也都與電影相關。 賈樟柯的路徑很清晰。 平遙電影展首席執行官梁嘉艷這樣評價賈樟柯:他身上有很多企業家的特質,做事有決斷力,尊重游戲規則。[2] 譬如平遙影展的推行,賈樟柯和當地政府開會開了多達11次,從無到有搭建團隊,拉來投資,落地實行,一個僅有藝術頭腦的人是做不來的。 “柯首映”的推介發布會上,賈樟柯做了一場演講,他的臺風就像一名做慣了新品發布的CEO。他為發布會做了一個漂亮的結尾:“我覺得在互聯網時代留下了兩個山西人的名字,李彥宏和賈躍亭,會不會留下第三個‘賈樟柯’的名字?我不知道! 參考資料: [1].《賈樟柯:做副業讓我較早實現財務獨立,拍想拍的電影》,作者:丁舟洋,每經影視。 [2].《賈樟柯的電影江湖——個體、時代、時間》,作者:宋詩婷,三聯生活周刊。 [3]《賈想I II》,作者:賈樟柯。 *題圖購買于視覺中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