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 于揚 實習生 李玉坤 文圖 今年9月11日至17日,也就是本周,是全國第20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。本屆活動的主題是,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,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 近日,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周口街頭采訪發現,一些店面招牌上的文字使用很不規范,錯別字、諧音字甚至臆造字頻頻出現,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不少市民和孩子。對此,市民盼望有關部門能夠予以管理,推廣和規范使用語言文字,不能僅靠“自覺”。 探訪:廣告招牌用字亂象多 讓人一頭霧水 進行調查前,記者首先查閱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和“河南省實施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辦法”。這些法律法規明確指出,招牌、廣告用字,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。而且,招牌、廣告、告示等使用外國文字并同時使用中文的,應當使用規范漢字。 此外,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可以使用繁體字、異體字,而其他樣式的招牌用字則不在此之列。 在周口市人民路中段,有一家店面的招牌咋一看起來像韓文,仔細辨認又像漢字的“不知”,令人一頭霧水。在該路段西頭,有一家店面使用了不常見、且變形的“菓”字,也讓很多市民認不出來,以為這家招牌使用了“火星文字”。 
在七一中路某服裝紡織店,店家打出了一張手寫廣告,其中,床墊的“床”寫成了“?”。而某小區樓道里張貼的貸款廣告,“不押車,手續簡單”寫成了不“壓”車。在周口師院西側的嵩山市場內,一家“雞蛋灌餅”的招牌,“蛋”字的最后一筆“丶”點在了左側。 在六一路上,還有多家店鋪只有英語招牌,沒有任何漢字標注。在慶豐街東段,有一家教輔培訓機構,把“蒲公英”寫成了“普公英”。不少市民說,也許這家機構注冊的名字就是“普公英”三個字,但有別于常見的“蒲公英”寫法,還是容易產生誤導。 對于這些五花八門的店鋪招牌字,市民們紛紛抱以吐槽的態度!暗昝鎾煺信凭褪潜阌陬櫩陀洃、識別的,結果字都不認識,還讓人怎么記得住呢?”市民們說。 調查:廣告招牌用字亂象該歸誰管?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規定,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、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。招牌、廣告用字違反本法規定的,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;拒不改正的,予以警告,并督促其限期改正。 對此,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聯系了周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。幾經周折,記者聯系到了該局商業廣告科的一位負責人。據其介紹,廣告、招牌懸掛異形字、錯別字是不允許的,應當與營業執照名稱保持一致,可以簡寫,但不能用異體字、錯別字,“過去我在企業科是這樣規定的,現在應該也是這樣! 上述負責人說,對于廣告招牌用字混亂的情況,工商部門可以進行規范管理。而如果這些招牌一旦使用違法的語言廣告,工商部門就要依法查處了。 
對于街頭廣告、招牌用字亂象,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還采訪了周口師范學院教授、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、河南省語言學會會員王偉。她對如何引導規范街頭廣告招牌用字,提出了三條建議。 首先,應當發揮社會力量,由政府主導,通過培養和宣傳的手段,提高公民語言文字素養,進而提升規范用字的水平。其次,工商部門應當主動作為,及時對街頭店鋪招牌、廣告傳單進行檢查,發現問題督促整改。最后,可以借鑒成熟經驗,比如鼓勵中學生、小學生去街頭挑刺、找別扭,開展類似“啄木鳥”的活動,一來對學生本身是個很好的教育、引導,二來還可以幫助改正錯別字、異體字,提升城市整體形象。 “作為中國人,規范使用漢字是基本素養和要求。希望一些商家也積極行動起來,自我查找錯誤,杜絕錯別字、異體字和其他不規范的用字,為推廣普通話、使用規范字營造良好的氛圍,同時,也為我們周口當前開展的‘五城聯創’作出應有的貢獻!笔忻駛兒粲跽f。 來源:大河客戶端
|